向于漪学做人师 | 《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——于漪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》出版
一辈子做老师,一辈子学做老师。——于漪
于漪
今年教师节前夕,于漪老师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次颁出的“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”。
她是公认的“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”。
她“德育为先,育人为本”。
她温柔、谦逊、高瞻远瞩。
她在我国教育领域和一般社会公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声誉,有口皆碑。有关她的教学故事,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传奇。
优秀教师常有,教育家不常有。于漪老师就是当今难得有自己教育理念的教育家。
张汝伦、方智范、陈军、程红兵、程翔等24位名师、学者潜心研究她的教育理念,并将研究结果汇编成一本《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——于漪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》。
《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——于漪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》
主编:王荣华
识别二维码,一键购买
他们眼中的于漪老师
24位名师、学者通过对于漪老师教育思想发展、语文教育思想、课堂教学艺术、阅读写作教学、教育品格范型等五方面的教育理念研究,阐述了自己眼中的于漪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于漪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核与实践方式。
01
教育思想
于漪是当今难得有自己教育理念的教育家。在功利主义成为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的情况下,她乱云飞渡仍从容,始终坚持她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。
当今的中国教育,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,须以优秀的中华文化滋养他们的心灵,明读书之理,明做人之理,明报效国家之理。
语文学科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。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。没有人文,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;舍弃人文,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。
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。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“育人”目标,“教文”要纳入“育人”这个大目标。只见“文”,不见“人”,充其量只在鸡虫得失上兜圈子,很难成为学生生活的导师,道德的教员。
——于漪
张汝伦
于漪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,对她来说,育人或培养人首先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知善恶、明是非、有理想、有正义感的人,懂做人的道理,而不只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。
于漪是注重对中国语文民族特性的深思与继承的,但她的继承是当代化方式;于漪同样是注重对世界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借鉴的,但她的借鉴是在学理上建构,是中国化认知。
陈军
董旭武
几十年来,于漪在教学实践中,主动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,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感世界、设计一个兴趣世界、开启一个思维世界。
02
教学艺术
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,于漪认识到语言既是思维的物质外壳,又是文化的载体,因此语文教学特别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。敏锐的艺术感觉、丰富的艺术想象、深广的理性经验,使于漪成为具有鲜明教学艺术个性的语文教育专家。
讲课的语言必须有抑扬起伏,视不同的教学目的,有时舒缓徐慢,有时高亢激奋,有时停顿间歇,有时一泻千里。
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、机械训练,而是师生互动、思想碰撞、心灵交流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。
要树立“体”的观念,避免单打一,避免机械分割,熔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。
——于漪
陈爱平
说明文的教学过程更多地是注重知识的传授,似乎很难进入审美天地。于漪在20世纪80年代执教说明文《晋祠》却独树一帜。课的起始阶段,于漪三言两语导入课文后,要求每个学生口述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,而且在速度上有要求。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,透出执教者对教学内容的睿智把握,体现了执教者欣赏的理想经验的稳定性和系统性。
于漪老师曾经多次动情地说:“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,一直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孜孜矻矻追求的目标。”生命涌动的课堂,在于漪老师看来,是语文教学至高的境界。
兰保民
03
教育品格
做好人是当好教师的第一要义。于漪说,她教育学生是在做“镌刻”工作。而于漪本人也无时无刻不在“镌刻”着自己。我们学于漪,研究于漪,首先是学习她的做人风范,研究她的做人之道。
人无志不立;人之所以为人,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,就在于他有“魂”,有指导自己思想言行的“魂”。
表达师爱,不是写在纸上、说在嘴上的,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;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,做到师爱荡漾。
树立了崇高的信念,就有持久的内驱动力。当你树立了信念,把教育教学工作和我们十几亿人民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的时候,你就有无穷的动力,就有使不完的劲。
——于漪
程翔
于漪老师是“杰出语文教育家”,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“优秀教师”。杰出语文教育家固然需要多方面的素养,但我认为还应该具有必不可少的人性素养。
她让教师明白,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,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,是一个必须将生命融于其中的伟大事业。
孙宗良
王厥轩
于老师课上得好,更重视培养我们怎么做人。她常说,做人要讲智性和德性。智性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本领,而德性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。
目录
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
往期回顾
辞源
教师工具书
学生工具书
新书
中国辞书学会
佳文摘选
语言天地
活动